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张择端原作为素色?《清明上河图》有了新发现 正文

张择端原作为素色?《清明上河图》有了新发现

来源:铭廷快讯网编辑:探索时间:2024-03-29 01:31:00

2015年,张择作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端原推出石渠宝笈特展,素色上河魅惑仙姿之千年彼岸被誉为中国传世名画之首的清明《清明上河图》真迹公开展出。消息传开,新发现观者如潮。张择作

然而所有观展者期待已久看到的端原,真的素色上河是一千多年以前北宋张择端亲笔所画的那幅《清明上河图》吗?

是!也不是清明!因为映入大家眼帘的新发现是一张貌似半成品的画作!即作品一部分有色一部分没有色。张择作难道张择端当初画的端原就是一幅半成品作品吗?

《清明上河图》原作为素色

《清明上河图》原作为素色这个论断是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开封《清明上河图》研究会会长余辉先生和其恩师薄松年先生以及宋画复制专家梁秀嶷先后发现的素色上河。

所不同的清明是:余辉先生在其恩师的指引下做了考证;而梁秀嶷则是在反复临绘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艺术实践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后发现的。

余辉先生的新发现恩师薄松年先生曾在明代孙鑛著《书画跋跋》中看到关于《清明上河图》卷有初落墨相家,寻入天府,为穆庙所爱,饰以丹青的记载;余辉先生从此开始了漫长研究和探寻考证,一直追溯到孙鑛《书画跋跋》引文的魅惑仙姿之千年彼岸出处。

隆庆元年(1567),王世贞在朝里讼父王忬冤案: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得知员外郎王振斋藏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便派蓟门总督王忬(王世贞父)去说他,王振斋不肯就范,找名家临摹一幅送给严嵩,装裱过此画的装裱师告知严嵩其假,严嵩以欺相之罪囚禁王振斋,王振斋供出真迹在其舅父陆治处,严嵩从陆治手中夺得真迹,王振斋死在狱中。严嵩为灭口,在嘉靖38年(1559)以治军失机罪斩王忬于西市。王世贞因其父曾背负《清明上河图》冤案,十分关注该图入宫后的事情,记录在他的《弇州山人四部续稿》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有真赝本,余俱获寓目。真本人物舟车桥道宫室皆细于发,而绝老劲有力。初落墨相家,寻籍入天府,为穆庙所爱,饰以丹青。此文后被明朝大臣孙鑛抄录在《书画跋跋》里。嘉靖末年,严嵩父子被废黜抄家,《清明上河图》入内府。次年世宗驾崩,穆宗登基,不喜欢《清明上河图》墨笔风格,便敕令宫廷画师为画染色,宫廷画师染色一半后觉得不如素色淡雅,穆宗亦有同感,急令停工。于是后世所能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卷,呈现出许多人物衣服和物件等并未上色纯白描勾勒和有的地方已经敷色的好像半成品了。

梁秀嶷的发现之旅则充满了艰辛、疑惑甚至苦闷,而苦思不得、一朝豁然的快乐也非亲历者所能体会。

他为何临绘《清明上河图》

众所周知,名画是有保存寿命的,即使再好的修复、揭裱,也无法保证它永恒。而古代书画对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灯光等都很苛刻敏感。一级文物规定展出时间都非常短暂,展出一次就得休息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国宝级文物,更是如此,展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由于好多真迹越来越无法公开展示,临摹复制便成为唯一让文物继续流传的方式。个别精致的临摹作品甚至被称为第二文物。但由于手工临摹绘制工序繁琐费时,所以好多古代书画还是靠高科技扫描或高清拍照后,用电脑在宣纸绢布上喷涂。欣赏这类被称为高仿的复制品当然如见真迹,但与手工临摹相比,视觉感、触觉感、线条感、笔墨感、清晰度等方面相去甚远,甚至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先生由于工作关系在故宫博物院数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原迹,对择端绢本已近千年,每展卷陈损益显常怀远虑,盖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得知梁秀嶷不畏艰难,怀愚公之志要临绘《清明上河图》,非常赞赏并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于是梁秀嶷克服一切困难,三年内,两次通临《清明上河图》,得偿所愿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张择端的名字给了他启发

首先是读画,这一点类似书法学习的读帖。

梁秀嶷细心研读此画达一个多月。他当时观看的是高清彩色影印本,发现画作局部着色处略显突兀,有刻意敷色之疑,总不及全部墨笔更具神韵。随后下载原作高清彩图,PS处理为纯灰色后,文人画审美意趣跃然而出。尤其是卷首所绘枯树、河滩及坡石等,欧阳修《鉴画》所谓萧条淡泊之意及闲和严静趣远之境更加淋漓尽致。于是一个大胆的猜疑油然而生,张择端为什么要为画作上色?有没有一种可能也许张择端当时就是素墨完成此作的?

带着疑惑和猜测,梁秀嶷进入临绘的第二个阶段。一边临绘一边广泛阅读相关著作。梁秀嶷从没有如此迫切地想要了解一个人,了解一个和自己隔了一千多年的古代画家;关于他的生长环境,他的审美,他的思想。因为梁秀嶷知道,所有的答案,一定藏在他的思想和灵魂里。

首先,他的名字给了梁秀嶷一把解读他的钥匙。

藏于故宫博物院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后有金人张著跋文: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这是史料中关于张择端唯一的记载。考其名察其字索其地:择端出自《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正道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东武,鲁古地名,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东武为诸城,沿用至今。生于儒家发源地的张择端及其父辈,与生俱来思想和血液里都浸透了儒家的思想和美学,交友择端、学道取正;顺理成章,孔子提出的绘事后素的审美思想想必自然要影响他。

《论语·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朱熹集注: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又注素,粉地,画之质也。绚,采色,画之饰也。南怀瑾《论语别裁》解释:绘画完成以后才显出素色的可贵。对处于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巅峰且时刻关注国运民生的北宋画家张择端来说,他的作品底色怎么可能是充满艳俗和烟熏火燎的浓墨重彩画呢?更不用说是描述市井生活和汴京生活的风俗画。正如仙女落入凡尘依然是仙女,俗客迈入瑶池却不一定成仙。

就在梁秀嶷对《清明上河图》原作应为素色的猜测越来越自我肯定时,他有幸与余辉先生相识,余辉给他带来一个石破天惊的好消息。2020年底,余辉先生观摩了梁秀嶷的临作,赞赏之余,叮嘱梁秀嶷别上色,并告诉他原画就是素色墨笔。至此,长时间苦苦追寻的结论终于得到印证,也标志着梁秀嶷与余辉先生的研究殊途同归。

0.3749s , 42064.898437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张择端原作为素色?《清明上河图》有了新发现,铭廷快讯网  

sitema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