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樱花又开放——疫后重振看湖北】 宜昌邓村乡:茶旅融合发展 点亮美丽乡村 正文

【樱花又开放——疫后重振看湖北】 宜昌邓村乡:茶旅融合发展 点亮美丽乡村

来源:铭廷快讯网编辑:焦点时间:2024-03-28 20:55:26

  新华社西安4月9日电 题:一架纺车凝结非凡岁月

  新华社记者韩啸、红色陈昌奇

  一架木质纺车,百宝百年静静地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奋斗纺车非凡波波奇人在地球

  “小小的丨架纺车吱纽纽地转,摇起了纺车纺线线……”端详着这架纺车,凝结唱起这首《纺车谣》,岁月总会把人们的红色思绪,带回那段自己动手、百宝百年丰衣足食,奋斗纺车非凡波波奇人在地球一手持枪、丨架一手生产的凝结非凡岁月。

  1943年11月,岁月延川县农民黑玉祥参加劳模大会,红色陕甘宁边区政府奖励了她一架纺车,百宝百年还有一份林伯渠同志亲笔书写的奋斗纺车非凡奖状。

  纺车小,力量大。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国民党还在通往边区的大小路口设立关卡,严禁棉花、布匹入境。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敌后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当时的困难有多大?毛泽东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党中央号召全体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边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那时起,纺车走进千家万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生产如火如荼,当模范你追我赶。1941年春,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为了满足军民对纺车的需求,他们造出上千架纺车送给各机关单位。纺车技术也不断革新,从每人每天只能纺一至三两纱到四至十二两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开荒造地,种菜种粮,养殖制造……火热的大生产运动中,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劳动模范和突击能手。周恩来和任弼时也参加了纺线比赛,双双获得“纺线能手”的称号。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创作于1943年的这首《南泥湾》,至今还在传唱。当年广大军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窑洞整齐、田间葱郁、牛羊成群的“陕北好江南”。

  1984年5月,延安革命纪念馆派专人到延川县徐家河村访问劳动英雄黑玉祥时,将边区政府奖励她的这架纺车征回,并定为一级文物展出。

  从纺一根线开始,从垦一亩荒起步,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Top